當我們覺察到我們無時無刻都受著環境的影响時,我們也不難發現我們已在不知不覺間習得不少東西。

同時,我們還要反思這些東西是否對我們帶來正面作用。不然的話,我們就有必要進行UNLEARN ( 重整學習 ) ,把阻礙我們成長的東西移除。正如我們只要把阻礙孩子去愛或被愛的東西移除後,孩子「愛」的潛能就可以充份發揮。他們自自然然地懂得去愛。那麽,成長路上的絆腳石到底是甚麽呢?現在就讓我們齊來探討吧!

 

向世俗說「不」

張生和張太找我,目的是就快升小五的兒子升中的問題,尋求專業意見。他們希望我建議怎樣選擇一所合適的學校以及如何激發兒子的學習動機與潛能。在整個咨詢過程中,我感覺到他們掌握培育孩子的正確方向。他們肯定孩子具備追求卓越的天賦潛能,亦認為家長應讓孩子自主學習。同時,他們明白一所好學校是要老師有愛心以及能給予學生有發展潛能的空間。
然而,他們表示在現實社會裡,很難貫徹這些理念。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的潛意識裡不斷地被要求隨波逐流,以符合世俗的標準。而我們也不自覺地要求子女依循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因而令他們錯過了天賦潛能給予他們的機遇。其實,我們和子女都要抗衡這個世俗的衝擊,並要從生命的本質再次出發。
事實上,我們不難發現古往今來能觸動我們的心靈的藝術家、發明家、文學家及宗教家等都不是盲目依循主流社會的價值觀的人。因他們都不會在紅塵裡迷失並有勇氣向世俗說「不」,他們的個人潛能才能得以充份發揮。正如最近台灣著名雕塑家朱銘先生在港台節目中分享一些他對教育的洞見。他質疑現代教育著重傳授知識而不是創造知識。他指出我們要求孩子花時間在不停地輸入別人的知識或經驗上是很愚蠢的事。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theworks&d=2014-04-16&p=2453&e=&m=episode
這正正也是愛恩斯坦給世人的忠告 -- 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過的都忘掉後剩下來的東西就是教育。“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t in school” Albert Einstein
謝清美 May Tse「越己堂」教育與心理顧問中心Potential Engine


 

告別完美

孩子自出生以來就是在一個追求完美的環境裡長大,我們不單習慣了渴求完美,更期望別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變得完美。因此我們一方面希望見到孩子每天掛著純真的笑容,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事事表現出眾。其實,我們這種不自覺的素求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因它會令孩子感覺自己不夠好,同時,更會令孩子的內心產生一種莫名的不安,包括罪疚感。而這種不安的情緒會動搖孩子對自我存在價值的肯定。無論他的表現有多出色,付出的努力有多大,但他仍會覺得自己有缺失。漸漸地,這種感覺會使他不喜歡,不尊重 甚至不信任自己。不知不覺間師長們的完美心態在不知不覺間便成為發展孩子真、善,美的潛能的絆腳石。
完美並非是一種操練,透過強迫孩子進行無數的採排不會令孩子達至完美狀態。反之,會令孩子產生壓迫感,結果往往不是強差人意的表現,就是傷害了親子關係及孩子的自尊感。
其實,能活出真我已是一種完美的狀態。正如盛放的花朵,嬰兒天真的笑聲,率性的話語,童真的心靈就是完美。因為,當孩子呈現真我時,他就感到滿足、自在,覺得自己的存在很有價值。儘量讓孩子有機會體驗自己,認識自己及成為自己。他自然地會感受到愛,這種喜悅會令他愈來愈愛惜自己。當他的內心充滿了愛的時候,他便會真正懂得愛他人。
謝清美 May Tse「越己堂」教育與心理顧問中心Potential Eng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