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幼稚園高班學生,她曾有「開心果」之稱。一年前,她活潑主動,愛發問,有禮,也樂於助人。不少同學也被她的笑聲所感染。但為什麼今日的小雪沈默寡言,怕事和依賴?她甚至不想上學,每天回校就哭哭啼啼,上課時不聞不問,面對老師的邀請答問時總是表現退縮畏懼。最近小雪每當不開心更出現捏自己雙手的行為。
其實小雪的情況並非罕有。大部份香港學童都生活在一個強調學術成就的教育環境,父母稍不留神,就容易迷失教養的方向。根據著名發展心理學家挨里克森的理論,小雪正處於一個「玩耍」的階段,在遊戲中學習探索自己的能力;從而充份發揮她內在的真、善、美。
父母一番苦心為了要子女考入心儀小學,小雪被迫開始特訓,包括補充習作和活動。由於這模式並非配合小雪這個年齡的發展,若她的表現不合符父母的理想時,他們可能會露出不悅表情,甚至批評。孩子自然會受驚,惟有隨著父母意思走,也會產生很多焦慮。日子久了,孩子變得失去自信,甚至出現情緒行為問題,快樂的孩子沒有了笑臉。
每個孩子都天生快樂,是天賦的禮物。父母若能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就能激發孩子的潛能與正向特質。他們自然成為一個自信、自愛、自律的快樂人。
謝清美 (May Tse)「越己堂」教育與心理顧問中心課程總監 (Potential Engine Programme Dir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