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長大,親子朝夕共對,家長漸會發覺自己難以摸透孩子的心中渴求與心理需要。小威今年5歲,在學校與同學相處融洽,但有一天與死黨發生口角,回家後一直悶悶不樂。當家人初步了解原因後,都以不同的方式處理他不安的情緒,如叫小威不要記掛此事,建議找老師幫忙處罰對方等;小威聽後,更覺煩躁不安,晚飯沒吃完,就上床睡覺了。

家人似乎幫不上忙,更遑論令小威釋放心底話。其實,小威真正需要的是家人能真正接受他的情緒。至於家人傳達的建議,批評,提問,同情或迴避當刻情緒的做法都難見其效,甚至會觸發他產生一些情緒行為問題如發脾氣。家長不妨留意以下幾點,以協助孩子面對不安情緒:
1. 全心全意聆聽孩子的傾訴。
2. 以簡單的說話作回應,例如,「我明白你很難過」或「你現在一定感到很偒心吧」以表示你明白他的心情與情況。
3. 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接納和尊重他的情緒。


要協助孩子學會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家長可藉滿足他當刻的心理需要,從而。令孩子更有動力面對和轉化負面情緒。而這些經驗便成為孩子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及激發個人潛能的良機。

謝清美 (May Tse)「越己堂」教育與心理顧問中心課程總監 (Potential Engine Programme Dir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