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補習社老師性侵犯幼童事件,引起不少師長們的擔憂。同時,研究亦發現傷害孩子主要來自他們身邊的人。由於幼童缺乏內在的道德標準,故此他們的行為指標與是非判斷往往取決於身邊的成年人。 幼童會為了獲得獎賞(如心愛的糖果或玩具等)而做師長要求他們的事情。同樣,他們更會為了奪取師長的歡心而依他們的指示去做。幼童正處於一個渴求師長喜歡自己及恐懼師長不喜歡自己的階段。因此,他們是較容易被一些存心不詭的成年人有機可乘。

適當的處境遊戲能令孩子掌握自我保護的能力。例如家長可透過布偶、示範及角色扮演等模擬情境活動,讓孩子學會分辨哪些是親切自然的身體接觸,哪些是不自然的撫摸行為。同時,家長更可透過反覆練習,協助孩子掌握處理不尋常處境的方法及學會以堅定的語調向對方說「不」等。

另一方面,家長宜反思平日教導孩子掌握正確行為的方法與態度。避免以獎罰與取悅師長的方式教導孩子的正確行為。反之,家長運用培育自愛自律孩子的策略,更能令他免受侵犯。

透過多鼓勵孩子表達感受與看法,協助他們養成敢於自我表達的習慣。從而幼童不會因為對方是師長,而懼怕表達心裡不願意的感受。缺乏自信心及缺少師長讚賞的孩子,多會較傾向做些不情願的事情以獲取別人的歡心。因此,令孩子學懂自我保護,我們要讓孩子充份體驗自己存在的價值,並鼓勵他們學會欣賞自己及喜歡自己。

謝清美 (May Tse)「越己堂」教育與心理顧問中心課程總監 (Potential Engine Programme Director)